六大推廣漢服華服派別致力復興中華文化
本會總結華服推廣方向,皆為復興中華文化,分為漢服派、現代派、華服派、守古派、哥士披派和推廣派,並為此倡議華服,常年舉辦國際華服節,期望匯聚各地華文化愛好者,進行推廣。此番倡議於2020年2月21日獲得大公報刊登,以下為刊登正文:
六大推廣漢服華服派別致力復興中華文化
近年來,漢服華服的熱潮在歐洲、大中華區等地不斷湧現。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漢服華 服團體比前年增加逾八成,僅內地的華服擁護者已逾三百萬人。而去年香港財經電台對夫子會 及 華服推廣工作者聯會就漢服華服熱潮所做的訪問,更獲得不少年輕人的正面評價。張彩虹、 陳溢鋒、曾兆霆、朱念慈、梁甄霖、胡詠琴等幾位作為上述推動華服漢服相關機構的負責人,對此表示欣慰。
六大派別各有看法殊途同歸
事實上,在推廣漢服華服方面,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派別。但殊途同歸,均是為了復興中華文化。以下大致劃分為六大派別及其看法:
漢服派——以傳統制式為主,如漢唐朝和宋明的。一般不囊括旗袍和少數民族服飾,注重形制和重視傳統,如花朝節,射箭(投壺)。
現代派——認為華服漢服應該與時俱進,摒棄古制,改良成日常服飾。
華服派——華服派不拘泥於古制,也認同旗袍,少數民族服裝,同時鼓勵添加現代的物料和科技,例如內地西安的周年活動 「中國華服日」。
守古派——守古派嚴格遵從古制,包括形制、布料、染色等。因更遵從古制,對漢文化和形制往往有更細緻的理解和認識。
哥士披派——哥士披派是包容最廣泛、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目前在香港的人數不多,但參加活動時,造型往往十分搶眼。
推廣派——此派別以華服和民族及文化融合的推廣為主,比較貼近華服派,如夫子會及華服推廣工作者聯會。
匯聚所有華服工作者作推廣
夫子會及華服推廣工作者聯會的華服具較強的包容性,包括少數民族和中國周邊的 「諸華」。夫子會提倡 「諸華文化圈」、 「筷子文化圈」(國際政治學者金燦榮教授提),和 「儒家文化圈」(新儒家學者 杜維明教授提)的概念比較接近,希望能作為一種文化黏合的力量。
「國際華服節」及夫子廟會每年於尖沙咀舉行,邀請眾多不同的團體,包括上述各個派別、旗袍會、學生團體等參與。夫子會的願望是華服可以走進生活、成為正服!更希望聚集每一份力量,如星火燎原般成就華夏文化的復興。
該會特別感謝各地的漢文化的愛好者,希望大家能一同致力於復興華文化。當中,張彩虹、陳溢鋒等做了大量工作來幫助推廣和訪問,希望能有更多的力量加入,一同復興華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