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學習——長洲節慶及廟宇文化教育計劃
廟會文化推廣工作者聯會、長洲鄉事委員會 與 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合作,於其校推行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的【體驗式學習—長洲節慶及廟宇文化教育計劃】。「走出課室,走進社區,探索文化,體驗本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貫穿整個計劃的核心理念。計劃由2018年3月展開,2019年8月完成。參與對象為100名協作學校的學生、25名協作學校老師、全港老師及公眾人士。
廟會文化服務工作者聯會簡介
廟會文化服務工作者聯會為註冊非牟利團體,是夫子會的友好團體。此會一向積極推廣廟會文化,「廟會文化」歷史悠久,自遠古開始,歷秦漢隋唐直至近代而不衰。所謂「廟會」,意涵相當於現今的嘉年華。在熱鬧繁盛的地方舉行喜慶集會,讓男女老幼一起歡慶,以促進社區和諧。本會希望在社會上推廣廟會文化,振興中國傳統習俗,增添社會的融和氣氛,藉此推廣中華文明。
計劃目標及成果
計劃旨在透過體驗式學習,提高參與學校學生對本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及理解,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的思想和生活價值,並思考傳統文化的批判及傳承;形成示範學校,向教育界分享體驗式學習的經驗,在教育界發動聯繫社會各界的「體驗式學習教育平台」;具體落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公告》實施指南及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的呼籲,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之中,供其他區份甚或其他國家參考;提升參與學生對社區內傳統文化的認知及理解,增進參與學生對社區的歸屬感,對社區發展有正面影響。
回顧整個計劃,最初設立的目標都得以落實。現就上述目標的落實情況,逐點介紹:
1. 促進參與學生的本區非遺的認識和思考
計劃旨在透過體驗式學習,提高參與學校學生對本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及理解,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思想和生活價值,並思考傳統文化的批判及傳承。根據師生在後測問卷回答(附錄),學生提高了對本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及理解,感受傳統文化的思想和生活價值,並思考傳統文化的批判及傳承。
2. 形成『體驗式學習教育平台』的示範學校
計劃旨在形成『體驗式學習教育平台』的示範學校。參與中學將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體驗式學習」先導學校,可向教育界分享體驗式學習的經驗,在教育界發動聯繫社會各界的「體驗式學習教育平台」。經過18個月的計劃活動轉化,參與中學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體驗式學習」先導學校,具備足夠條件來發動「體驗式學習教育平台」。
3.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納入學校教育
計劃旨在具體落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公告》實施指南及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的呼籲,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納入學校教育之中,供其他地區甚或其他國家參考。
4. 促進參與學生的社區歸屬感
計劃旨在提升參與學生對社區內傳統文化的認知及理解,增進參與學生對社區的歸屬感,對社區發展有正面影響。根據師生在後測問卷回答(附錄),學生提升了對社區內傳統文化的認知及理解,增進了對社區的歸屬感。
計劃帶來的影響和延續
從師生在後測問卷回答(附錄)得知,本計劃的體驗式學習活動,拓寛了學生/教師對節慶及廟宇文化的視野。在活動中,學生親手做出成品(天后誕照片、齋戒海報、平安包等),獲得成功感。體驗式學習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室,置身非遺現場,親身體驗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大改善學習氣氛。
現代社會日益重視非遺傳承,本計劃的活動促進學生發揮相關專長及潛能,並訓練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通過本計劃的活動,與傳承人和專家協作,增長對非遺的認識並掌握安排非遺學習活動的方法,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協作學校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體驗式學習」先導學校,提升學校整體形象;並具備足夠條件來發動「體驗式學習教育平台」,與其他學校/專業團體的協作。500本《學習成果分享集》免費發送;而pdf版本,網上免費下載。其他學校可參照本計劃所建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體驗式學習」模式,嘗試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