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藝術學堂: 創製章服之美
夫子會與筲箕灣東官立中學合作,於其校推行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的【華文化創意藝術學堂】,計劃由2015年11月1日展開,2017年9月30日完成。【核心課程】參與對象為全級中四學生, 約 160 人, 分成5班輪流參與課程。5堂核心課程共五個循環, 即所有中間學生完成整個課程須 25堂課。學生出席率 80%以上, 學生缺席原因主要為生病、 參與測驗、代表學校出席活動。
計劃目標及成果
計劃旨在增加學生對華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學以致用。回顧整個計劃,最初設立的目標都得以落實。現就上述目標的落實情況,逐點介紹:
1.增加學生對華服知識的理解。
計劃以華服為主題, 旨在以趣味、 創意、 互動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加深對傳統服飾的認識,並在 此基礎上,了解傳統文他,培養審美觀、價值觀,並以此建立正面的道德觀念。與此同時,引導同學 反思傳統與當今社會的關條,讓同學思考應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及傳承傳統文化。
學生己習得唐、 宋、 明、 清朝的服飾制式、 文化理念, 歷朝妝容演變及對「美」的看法,以及歷史背景、社會環境與服飾的關係等。本會完成了「前期課程」的全部 10節課及「核心課程」4 個班的20 節課,以及第 5 班的兩節課(共 25 節)。於課程開始前, 學生對華服及其文化理念的認識不多, 未有學生取得合格成績。經過前期課程,學生的華服知識會大大提升。後測於核心課程第五節課末進行。 課程結束後, 學生對華服知識及其背後的設計理念認識大幅增加, 大部分的學生取得良好成績。
2.使學生學以致用
其次, 學生的學習興趣亦得以提升。計劃以華服為主題, 旨在以趣味、創意、互動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加深對傳統服飾的認識,並在 此基礎上,了解傳統文他,培養審美觀、價值觀,並以此建立正面的道德觀念。與此同時,引導同學 反思傳統與當今社會的關係,讓同學思考應如何看待及傳承傳統文化 。
透過每節課的『華服試穿』活動, 學生得以親身體驗華服之美。此舉不但鞏固了他們所學, 更增強了其學習興趣。於『妝容』課中, 學生在習得歷朝妝容特色後, 嘗試化上唐代妝容。課堂不僅成功引起其興趣, 更使其實踐所學, 深入暸解古人的審美觀。本計劃之合作學校筲箕灣東官立中學亦組織 34 名學生自行設計、 製作創意華服, 並參與了 2017年3月4日及 5 日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外場地舉辦的「國際華服節」的華服展示表演。參觀 市民約800人,相信一定程度喚起了市民對華服文化的關注。2017 年 7 月 10 日在校 內全校集會中舉行「華夏章服之美 模特兒選舉」,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分工合作,各自發揮所長及發展潛能,既加強學生的成功感,亦喚起了全校師生及全港市民對華服傳承的關注。
計劃帶來的影響和延續
為推行本計劃,本會編印 300本《創意藝術學堂:創製章服之美》課本供課堂使用,另編印了300本《創制章服之美—參觀學習班報告》供學生回顧檢討前期課程的成果及供學校今後同類課程參閱。教學物資己完成並得以妥善應用。本會編寫了《創意藝術學堂:創製章服之美》課本、教材及講義, 部分己於課堂上使用。上述教材均以淺白文字撰寫, 並配以大量圖片、照片、影視片段,讓學生深入淺出地吸收華服知識。此外, 本會亦於『前期課程』完結後編寫了《創意藝術學堂:創制章服之美參觀學習報告》, 以回顧學生參觀學習報告的過程及成果。
協作學校明年將會準備聯同另外兩所中學再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繼續發展華服製作的課程,更己邀得中裝藝文傅承會長馮桂芬女士為計劃顧問,屆時本計劃的《創意藝術學堂:創製章服之美》課本及《創制章服之美一一參觀學習班報告》可作為參考的範本。而本會亦收到另外兩所中學請求,協助他們推行華服相關的教育計劃,其中一所中學己更準備以中國歷史科的「推動中國歷史與文化的一筆過津貼」以推行相關計劃,屆時本會亦會向有關學校提供相關的教材。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4年6月17日公布了首份涵蓋48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清單。香港特區政府會按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通過的評審方法,從清單上中分批選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及急需保存的項目,編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首批的代表作名錄有20頁,香港中式服裝製作技藝正正是上述20項中其中的一個的項目。 民政事務局正積極推動上述香港非物質文他遺產代表作名錄,衛奕信文物信託基金及華人廟宇慈善基金亦先後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育為優先項目,教育局亦十分積極推動中華文化的教育,如今推出的中國歷史科「推動中國歷史與文化的一筆過津貼」,本計劃有推廣的價值。
本會曾舉辦了八屆的「夫子廟會」,為傳統「廟會」注入創新內容,以多姿多彩的表演和有趣的攤位活動,推廣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價值和智慧,藉著新春的歡樂氣氛,鼓勵一家大小多認識古典經籍,了解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並弘揚良好傳統立志立願風尚,以及成為香港新春節慶中的城中盛事。同時更舉辦了六屆「國際華服節」吸引數以千計中外遊客到場參觀,場面十分熱鬧。活動免費供市民參加。因此,本會在中華文化推廣方面有豐富經驗,對華服文化亦有很深的底蘊,故在推行計劃時自然得心應手,加上本會理事不少來自教育界,故在學校聯繫及延續計劃的影響方面亦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