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97----《自鳴得意》
97. 《自鳴得意》
(一)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府萬年縣人,晚唐著名詩人和古文家;杜牧是大宦官家族成員之一,所以見識不俗,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故人稱杜紫微。其詩英發俊爽,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杜牧又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晚唐文人大多喜作律詩、絕句,不擅長於長篇五言古詩;但這正是杜牧最擅長的,他的長篇五言古詩氣骨遒勁。
晚唐的張為在《詩人主客圖序》中將杜牧的詩歸為「高古奧逸」類。杜牧自稱作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他注重「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以激發人意」。杜牧也擅長七律,是晚唐時期最擅長七律的詩人之一。他的七律善用拗峭之筆,見之俊爽。
(二)
杜牧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803年-852年),是唐朝統治集團家族成員之一,故此,對學識和個抱負,也有深刻的烙印。其祖上杜預(西元222年-285年),軍事家和學者,協助西晉統一中國;其祖父杜佑,正於該年開始任宰相,杜佑也是大歷史學家,通典就是他的作品,專門研究歷史和制度的演變和關係,成書費時三十六年。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雖然杜牧是宰相之孫,但是由於10歲左右父親就去世,家中並不寬裕,杜牧自己曾說「幼孤貧」。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曾註解《孫子兵法》十三篇,他註解的這本《孫子集註》,到今天還是解釋孫子最好、最精彩、最透徹的版本。
少年時期的杜牧已經開始展現他的文學才華和政治抱負。唐敬宗時寫下了著名的諷刺時事的作品《阿房宮賦》。而在寫給幽州節度使劉悟的《上昭義劉司徒書》中更是勸劉悟討伐河朔三鎮,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三)
大和二年,杜牧參加了進士考試。由於他出身名門,是宰相子弟,因此朝廷中不下二十人推舉他。其中吳武陵尤其出力。結果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績考取進士舉。依據唐朝制度,考取進士後,還要到吏部去應關試,才能得到官職。杜牧到長安後,又趕上皇帝主持的制舉考試,杜牧應考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結果被錄取,年青的時候我說一帆風順,意氣風發。以為自己名滿天下,非常出名。
(四)
剛成為新科進士杜牧到曲江寺院遊玩,碰見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談起來。僧人問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報上大名,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以為僧人會大吃一驚。誰知僧人面色平靜,木然不知,這讓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悵,遂現場賦詩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杜牧雖然曾經自鳴得意,有點驕傲自大,但是,作為年青人,反應很快,還算有點反省能力。
唐皇朝在憲宗的的時候曾經中興,可惜曇花一現,中央朝廷始終無法恢復昔日的繁盛和強大,不停的戰亂使國家逐步走進衰亡,在此大前提底下,杜牧在文學和學術上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加上,杜牧本人倜儻飄逸,個性浪漫風流,瀟灑不拘小節,有少少浪子風格,所有強烈的主張,均在詩學、文學和兵學的解釋上,無傷大雅,多次逃開中央朝廷殘酷的政治鬥爭,沒有參與,他個人更喜歡擔任地方官吏;性格就是命運,可能杜牧又是一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