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91----《衣砵相傳》
91. 《衣砵相傳》
(一)
班固(西元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子,東漢歷史學家,《漢書》作者。與司馬相如、揚雄、張衡合稱為漢賦四大家,與父班彪、及其弟班超,三人合稱「三班」,「三班」其中一班有時還不認為是指班超,而是被認為是指同樣身為歷史學家的其妹班昭。班固出身儒學世家,九歲即能誦讀詩賦,十六歲入太學。父親去世後開始在其基礎上撰寫《漢書》,成一代名家。除了班固,弟弟班超是一代名將,出使西域,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中亞細亞三十年之久。妹妹班超又叫曹大家,享有高壽70多歲,和漢皇室保持非常好的關係,也幫助哥哥完成《漢書》。
(二)
班固年少時,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班固繼承父業,撰寫《漢書》,共一百篇,包括紀十二、表八、志十、傳七十,後人析為一百二十卷。《漢書》更改《史記》體例,廢除世家一體。後有人告發班固「私修國史」而被捕入獄,弟弟班超向皇帝說明班固修《漢書》並無毀謗朝廷之意。明帝看閱稿件之後,讚其寫得非常好,於是無罪開釋,更給班家一些金錢,協助編寫史書。
明帝頗賞識班固的才能,召為蘭台令史(中央檔案典籍管理員),奉詔與陳宗、伊敏、孟異等撰《世祖本紀》及諸傳記,後轉遷為郎,典校秘書,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共成列傳、載記28篇。
章帝建初七年(西元82年),寫作的《漢書》初稿基本完成。班固堅持承繼父親的衣鉢,真真正正用功去寫作,果然得到皇帝的賞識,誣告他反而令班固因禍得福。
(三)
漢章帝時,班固任玄武司馬。建初四年(79年)章帝效法西漢宣帝石渠閣故事,詔諸王、諸儒趙博、李育等集合於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由班固纂成《白虎通義》。漢朝重視經學,但出現了不同的學說,不同派系,大家互相爭拗,競爭非常厲害。皇帝召開這一次在首都洛陽白虎觀的會議,由當時所有重要官員、重要學者、重要學說代表全部參加。
會議過程中,諸儒陳述見解,講議五經異同,意圖彌合今、古文經學異同,最後漢章帝親自裁決其經義奏議,會議結論作成「白虎議奏」,再由班固寫成《白虎通義》一書,簡稱《白虎通》,初步實現了經學的統一。班固獲得這樣一個崗位,差不多是當時學術界的總裁,背後又有皇家的背書及支持,實際非常非常光榮。
這一次會議的決議,差不多是將200多年前董仲舒整套學說再全面加強、提昇、彌合分歧和細緻化,歷史意義非常重大的。
(四)
東漢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朝代,開國皇帝的劉秀更非常有趣,歷朝歷代中國的開國皇帝只有他是「太學生」出身,其他不是軍人出身,就是權臣出身,或者是部族領袖,或者是地方強豪,甚至流氓乞丐等等,年青的知識分子可以做到開國皇帝極少。東漢光武帝劉秀就是例外,他的故事非常精彩,特別他與陰麗華浪漫的愛情故事,他的身份也影響到東漢一朝非常重視儒家的倫理節操,皇室也好、士大夫也好、一般民眾也好,都推崇儒術,將孝道和察舉選賢提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也將經學作為生活和社會運作的基本準則,真正實踐經典裏面要求的生活。
可惜,到了二百多年後的皇朝後期,人口過多,政府和經學裏面的教導和智慧亦無法解決當前皇朝的問題,作為一種反作用力,東漢末年之後,當時以董仲舒「五德始終」學說構建的儒家,被嚴重懷疑,甚至被拋棄而沉寂了近300多年,這一個時期,亦是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代,中國非常非常混亂,經濟文化全面下跌,只有部份世家大族還保持了經學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