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86----《常念師恩》
86. 《常念師恩》
(一)
蔣中正(1887年-1975年),浙江奉化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軍事家,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 蔣介石當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並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特級上將、陸海空軍大元帥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二)
蔣早年於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以迎娶著名傳教士宋嘉澍宋氏家族的三女宋美齡。蔣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參與創建黃埔軍校,逐步成為國民黨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蔣推翻北洋政府,名義上統一全中國,建設黃金十年,期間蔣介石亦進行了在國內的鎮壓和拘捕行動,變成與共產黨人勢不兩立。
蔣統率軍民抗擊日本軍國主義,最終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中華民國成為五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戰後主持制定中華民國憲法,成立國民大會,當選行憲後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也有人批評他容許四大家族壟斷財富。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共解放軍佔領中國大陸,蔣和中華民國政府、國民黨及國軍撤退至臺灣。蔣統治臺灣地區,直至1975年去世。在臺灣省戒嚴令下,蔣連任總統並由國民黨統治臺灣,主張反攻大陸、反共復國。蔣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緬印戰區以及冷戰中海峽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了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三)
蔣在成長階段受到兩股力量影響,第一是儒家精神,強調修身養性、自律和自省,並且注重責任、勇氣、榮譽和積極進取,而非消極冥想;第二是中國一再喪失領土、主權和自尊之慘痛經歷。蔣五歲入塾,自稱「幼性頑鈍,弗受繩尺」;蔣在私塾誦讀「四書」「五經」及文史典籍10餘年,深受傳統文化思想薰陶。通過報刊和其他資訊之影響,蔣打算到外面世界去追尋出路。
1908年春被選送日本留學,入振武學校學軍事。蔣與陸軍速成學堂62名學生,一起到東北陸軍部集合,自大連乘輪船赴神戶,然後轉往東京,進入振武學校。1908年3月進入振武學校。振武學堂是1903年由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所創立之日本國立軍人養成學校,是為了預計進入陸軍士官學校,或陸軍戶山學校就讀之清國留學生,而特別設置之預備教育學校。按規定凡是進入士官學校學習的中國學生,先進入預備學校振武學校學習,畢業後到日本軍隊見習1年,然後再入士官學校正式學習。所學課程以軍事科目和日本語為主;高度軍事化教育,造成蔣強烈軍事化思維。
(四)
蔣介石在日本振武學校就讀三年,1910年第十一期畢業。畢業後,蔣在高田第13師團野炮兵第19聯隊入伍,據師團長長岡外史在回憶錄中稱,留學時期之蔣君,才能膽略,內蘊不露,說不出有什麼出人頭地之表現。令師團長吃驚是,蔣在1927年11月,首次下野到日本時,特意走訪他,這使長岡對此頗感意外,而蔣臨走時,特別寫下「不負師教」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