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84----《考試勝手》
84. 《考試勝手》
(一)
陳獨秀(1879年-1942年),字仲甫,家譜名慶同,科舉名乾生,留學日本時名由己,辦《安徽俗話報》時名三愛,辛亥革命後始名陳獨秀,辦《每週評論》時名隻眼,號實庵。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府懷寧縣十裡舖(今屬安慶市大觀區)。中國近現代的思想家、政治活動家、語言學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及首任總書記,中國託派的精神領袖。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創辦了著名白話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
中國政府對其評價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二)
1921年作為總書記的他,反對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的大量金錢援助,但反對無效。他於1927年7月被剝奪中共黨內領導職務。1929年因中東路事件中蘇正在中國東北開戰,他反對當時中共的口號和路線,被開除黨籍。之後,陳獨秀的政治思想開始向托洛茨基主義靠攏,對史達林主義進行了批判,並於1931年主持建立托派組織「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陳獨秀同時受到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攻擊。1932年被國民黨捕入獄,被判13年有期徒刑,囚禁於南京。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釋放。陳獨秀晚年脫離托派組織,但仍堅持托洛茨基主義,並開始反思蘇聯模式的缺陷,進一步批判史達林的極權主義。
(三)
陳獨秀以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潔贏得了尊重和聲望,是站在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對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作出過重要貢獻。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過許多變化而成為複雜的歷史人物。他由一位叱吒風雲的革命者、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共領袖,轉而接受托洛茨基主義,後來雖然脫離托派,但最終沒有回到史太林式的馬克思主義的軌道上來。這是他的人生悲劇。
(四)
陳獨秀在傳統家庭長大,很聰明,也有經書的根底,曾經精讀國學,世代書香,卻對傳統和科舉非常反感,當時,以宋代模式為主的中國科舉制度已經實行了近一千年,雖然非常公平、非常公正,但讀書的內容越來越單一,格式卻越來越複雜,要求的思考層次也越來越多,而且有大量的過去的題目和答卷,變相鼓勵部分心存僥倖的學生背誦,不少人蒙混過關;當然,如果能夠考得上好成績的人、和進士的人,其實思考也要非常敏捷精細,亦要對問題反覆理解,掌握辯證對立的中庸關係,絕對不容易。
陳獨秀在自己的《實庵自傳》中所講述,他在1896年(當時他17歲)時參加懷寧縣院試,當時考的是「魚鱉不可勝食也材木」這種截搭題,「我對於這樣不通的題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來對付,把《文選》上所有鳥獸草木的難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頭不對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滿了一篇皇皇大文」,「誰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師,把我取了第一名,這件事使我更加一層鄙薄科舉」。事實上,陳獨秀當年已考中秀才,次年應江南鄉試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