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80----《愛書如命》
80. 《愛書如命》
(一)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明德、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稱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成長於翠亨村、美國檀香山及香港,祖籍中國廣東省東莞。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與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亦是三民主義的提出者和倡導者。孫中山是中國近代通過革命推行民主與政治經濟等各種制度現代化的先行者與開拓者,亦是辛亥革命的發起者與領導者。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二)
幼年時曾受有關太平天國故事的影響而產生對反清人士的興趣。青年時因清法戰爭的失敗,並決定要以革命的方式改變中國 。1894年11月24日,孫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興中會發動廣州起義。1905年,在日本國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孫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並提出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未經過南北政府一致同意),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佈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40年4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持續至今。中國國民黨永久保留其於黨內的「總理」職銜。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三)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
一個姑娘說,「等一下兒,我來敲。」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四)
孫中山是個瞭解世界文化又瞭解中國文化的人,又得到了當時西方各國和日本的支持,知名度很高;此外,孫中山一生追求的「天下為公」,正是源自儒家經典文獻《禮記•禮運》篇,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孫中山在其《三民主義》中說:「真正的三民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孫中山既要發展物質文明,又要發揚精神文明;既要傳承舊道德中對今天仍然有用的內涵,又要創造新道德。
孫中山重視教育,提倡培養具有知識和崇高人格的新式人才;他以人為本、重視科學、發展新文明的文化觀,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孫中山認為文化強、民族強、國家強;只有經濟發達,才能解決國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只有民富,文化才能發達;只有科學文化發達,才有國家富強;孫中山又強調,「開發富源不僅僅是為了富有,而更重要的是為了我國人民的滿足和幸福」;所以,孫中山一再指出要努力發展教育,提高國民的精神文明。
孫中山雖然在當時無法、也無力實現他的願望,但給了我們一系列宏大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