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70----《比較自負》
70. 《比較自負》
(一)
左宗棠(西元1812年-1885年),字季高,號湘上農人,署名今亮, 諡文襄,湖南湘陰人,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一生親歷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務運動、陝甘回變、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左宗棠勇猛當中又老謀深算,經常取得戰爭的勝利,算得上大半個長勝將軍。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惜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壽72歲。
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功名止於舉人,在醴陵淥江書院主講二年,轉而遍讀群書,留意水利、農業,鑽研輿地、兵法。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二)
左宗棠一生功業,始自戎馬。鑒於清朝八旗、綠營兵業已腐朽、失去戰鬥力的狀況,左宗棠提出了仿效戚繼光「束伍」之法編練軍隊的主張,這與曾國藩等人的見解相合,由此推動了湘軍的建立。在臨敵用兵時,左宗棠所堅持的原則在於「慎」字:在制定指導戰爭全域的戰略計劃時,要清晰掌握「軍情、賊勢、地形」等方面的資訊,通盤籌劃,較為準確地確定重點打擊目標;在進行戰爭的戰略策略上,要注重「佈置後路」和加強後勤保障,以便前線部隊層層推進、穩紮穩打;反對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急於出兵,主張「緩進急戰」,以「緩進」為速戰速決創造必要的條件。
憑借其軍事才能,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陝甘回變乃至收復新疆等的歷史事件中,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
(三)
以收復新疆之戰為例,左宗棠不僅在政治上有力地粉碎了英、俄兩國的政治陰謀,在政策上採取了有利於團結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對敵的方針,在物質供應上解決了「兵、餉、糧、運」四大困難;而且在軍事指導上,也十分出色。除了制訂「先北後南」的正確的戰略部署外,他還巧妙地運用了「緩進速戰」的原則。在左宗棠用兵新疆的三年中,真正作戰的時間不過四個多月,其他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物質準備,選擇戰機,對敵人的動態進行周密的研究和計算。
在19世紀70年代左宗棠力排眾議,克服種種困難,率師一舉收復新疆地區。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及新疆重歸版圖後,左宗棠力圖「為新疆劃久安長治之策」。在經濟上,他著力於減輕賦稅,修築道路,興修水利,推廣蠶絲;在政治上提出「設行省,改郡縣」,先後五次奏請在新疆建省以鞏固國家統一。
(四)
左宗棠自負,自詡為諸葛亮,常以「今亮」、「老亮」等自稱,時人也常以諸葛亮比之 。 《清稗類鈔》記載,左宗棠在陝甘總督任內,藩司為林壽圖,能詩善飲,性極詼諧,二人常飲酒談論。某日,林與宗棠正笑談間,前方捷報至,林盛稱左宗棠妙算如神,佩服不已,宗棠拍案自誇道:「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 隨即二人又談論人物,宗棠痛責時人自稱諸葛者之多,林拍案道:「此葛亮之所以為諸(豬)也。」左宗棠以為林是在諷刺自己,二人由此結怨。
左宗棠好自誇,也自知有「氣質粗駁」的缺點,曾借用心學,以「寡言,養靜二條實下功夫,強勉用力」要求自己。可惜事實上,性格難以改變,左宗棠加入朝廷中央內閣,很多時與其他執政大臣合不來,經常大言淡淡,誇口自己,習慣以自己為主,往往最後最喜歡的還是自己的決定,自己很快便退出了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