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61----《資政新篇》
61. 《資政新篇》
(一)
洪仁玕,廣東花縣官祿布村人,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族弟,自幼喜讀中國經史、天文歷數,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後以教村塾為生。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成功建立中國的基督教,洪仁玕洗禮入教。洪秀全「出遊天下」宣傳教義時,洪仁玕的家人不許他同行,未得同去,後在清遠一帶任塾師。一面教書,一面宣傳教義,發展教徒。洪秀全與馮雲山在廣西桂平籌劃起義時,洪仁玕在清遠,沒有參加。金田起義後,洪秀全駐軍江口墟。洪仁玕率50人西上至潯州,太平軍已移營,洪仁玕雖多次謀求去桂,都未成功。後來,洪、馮兩姓族人在清兵圍捕下在穀嶺起義,洪仁玕趕到時事已失敗。他雖被鄉人捉住,但機智的洪仁玕旋即掙脫繩索逃亡,於咸豐二年(1852年)四月到達香港。
(二)
在香港,他結識瑞典巴色會外國教士韓山文(Theodore Hamburg),再次受洗入教,並跟從韓山文,韓山文死後,他任中國倫敦傳道會的佈道師,往來廣東、香港及上海等地,與當地教會和外國教士往來非常緊密,他曾學習天文,學習西方文化;通過學習,洪仁玕的思想認識達到了新的擴闊和飛躍,再也不是過去那個僅有農民意識的傳統讀書人,他已成為具有西方和近代意識的知識分子,他要改變中國。在他腦海裡,已經逐漸形成一個引入西方基督教和資本主義來改造中國的方案,這就是日後他的《資政新篇》的由來。
(三)
咸豐八年,他離香港北上,於咸豐九年三月二十日(1859年4月22日)到達天京(即今南京)。這時正值天京事變之後,天國皇朝已經迅速腐化,奢糜迷信,早期的領袖或在內訌中互相殘殺,或已戰死沙場,又或在爭奪權力中被戮,翼王石達開也率兵出走;加上,天王洪秀全非常猜忌異姓,只關心自己的權力,朝中無人,這時,由曾國藩領導的清政府軍隊亦已經逐步合圍,兵臨城下。
天王洪秀全已無太多選擇,惟有倚重有西方基督教關係的族弟洪仁玕,不出一月,累累加封而至「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乾王」,命他總理朝政。 洪仁玕沒有行政經驗,卻受天王重用,他也很想有所作為。根據自己對世界大勢、西方文明的瞭解,寫了一部《資政新篇》,進呈天王洪秀全,主張全面接受西方的宗教和文明,走西方強國富民之路。經天王批准刊行,雖然是紙上談兵,也成為天國最後期的政治和信仰綱領。
(四)
在《資政新篇》中,洪仁玕把他的政治主張分為「設法」、「用人」兩個方面。「用人」方面,他提出「用人察失」,「禁朋黨之弊」,主要是針對當時太天平國在內訌之後上下離心、信仰崩潰、信心渙散而言,意在加強中央領導權。「設法」方面,他提出「以風風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種方法,主張「自上化之」,革除腐敗,而著重立法,並舉英、美、法等國為例,要求學習西方國家的宗教、政治制度和科學技術,走富國強兵之路。
傳統此外,洪仁玕還列舉了二十八條應興應革事項,包括發展交通、辦理郵政、開採礦藏,興辦水利,獎勵製造,開辦銀行與保險,普設鄉官鄉兵,設立新聞官,建立公庫和稅務機關,嚴禁貪汙,發展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獎勵慈善事業,禁止傳統的中國迷信,禁止飲酒及吸黃煙、鴉片,禁止溺嬰、買賣人口及使用奴婢等。他還主張與各國通商,在不干涉內政的前提下,允許外國牧師弘揚西方正宗的基督教,也允許外國科技人員來中國工作和發展。
洪仁玕提出:「萬方來朝,四夷賓服及狄戎蠻鬼子,一切輕汙之字,皆不必說也。」他禁止國人不合適的說話,以爭取西方列強的支持,「蓋輕汙字樣是口角取勝之事,不是經綸實際,且招禍也。」可惜已經無法挽回西方宗教將太平天國視為異端邪教的看法。
不過,可以說,洪仁玕是當時天國皇朝中最為瞭解西方、瞭解世界,非常開明的思想家。洪秀全在多數條文下,都批示「此策是也」,命令「遵刻頒行」。但由於皇朝已經岌岌可危,高層忙於權力鬥爭,互相傾軋,互相殺戮,社會條件也未趨成熟,又處在敵我對峙的戰爭狀態,天國皇朝轉瞬已經崩潰而不可能付諸實行,只為後人留下了一部充滿理想主張而珍貴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