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48----《事兄嫂如事父母》
48. 《事兄嫂如事父母》
(一)
陸九淵(西元1139-1193)號象山,字子靜,書齋名存,江西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青田村人。世人稱存齋先生,因其曾在貴溪龍虎山建茅舍聚徒講學。因其山形如象,自號象山翁,世稱象山先生、陸象山。在「金溪三陸」中最負盛名,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是宋明兩代「心學」的開山祖。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西方文藝復興啟蒙時代,對近代中國理學、思想家和行動者均產生深遠影響,也對明治維新前後的日本精英知識分子有很大影響。被後人稱為「陸子」。
(二)
陸九淵的父親陸賀生有六子,陸九淵排行第六,除他之外,還有四兄陸九韶,五兄陸九齡,都以博學而聞名於世,號稱「三陸子之學」。陸九淵出生時,其父因兒子多,打算讓鄉人抱養,長兄陸九思之妻剛好生有兒子(煥之),陸九思即令妻乳九淵,而將自己的兒子給別人奶餵。陸九淵長大之後事兄嫂如事父母。陸九淵自幼聰穎好學,雖然父親兒女眾多,但卻是在一個充滿愛及互相幫助的環境長大,兄弟和睦相親,九淵喜究問根底,提出自己的見解。
陸九淵三四歲時,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用今日的語言講,就是問:「時間和空間有沒有盡頭?」這是大哲學家要問的一個非常根本和艱深的哲學問題;陸父笑而不答,陸九淵就日夜苦思冥想。長大後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說時,終於弄明白了其中奧妙,得到了他自己的看法,建立自己的學說。好學好問的陸九淵,初讀《論語》,即指出其訛誤之處。
(三)
陸九淵一生的輝煌在於創立學派,從事傳道授業活動,受到他教育的學生多達數千人。陸九淵官位不算顯要,學術上也無師承,但他融合孟子「萬物皆備於我」和「良知」、「良能」的觀點以及佛教禪宗「心生」、「心滅」等論點,提出「心即理」的哲學命題,形成一個新的學派——「心學」。
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實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認為心即理是永恆不變的:「千萬世之前,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萬世之後,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陸九淵認為治學的方法,主要是「發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四)
淳熙二年(西元1175),應呂祖謙之邀,陸九淵在鉛山鵝湖寺與朱熹展開了有關「心」與「理」的大辯論,進一步闡發了他「尊德性」和「發明本心」的「心即理」。朱熹主張通過博覽群書和對外物的觀察來啟發內心的知識;陸九淵認為應「先發明人之本心然後使之博覽」,所謂「心即是理」,毋須在讀書窮理方面過多地費功夫。雙方賦詩論辯。陸九淵的理學詩句非常精彩,全文如下:
墟墓興衰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
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古今。
陸指朱「支離」,朱指諷陸「禪學」,兩派學術見解爭持不下。這就是史學家所說的「鵝湖之會」、「鵝湖大辯論」。但他們友誼極厚,書信往來,論辯不已,其實對提高雙方的理念和學說有很大幫助。陸九淵曾在朱熹主持的白鹿洞書院講君子小人喻義利一章,聽者泣下。朱熹也以為「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
陸九淵的學說,經其弟子傅子雲、傅夢泉、鄧約禮、楊簡等人的發揮,元代趙偕、祝蕃、李存等的繼承和明代陳獻年、湛若水的發展,經王守仁集大成,成為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派別,影響極大。明代王陽明發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
陸九淵的思想經後人充實、發揮,成為明清以來的主要哲學思潮,一直影響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界。事實上,對日本和朝鮮的影響也很大,在幕府的後期和明治維新,日本很多年青的武士,都以學習象山先生為榜樣,其中也有實踐在鄉村的基層教育,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