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46----《理學鼻祖》
46. 《理學鼻祖》
(一)
程顥(西元1032-1085),北宋著名理學家、儒家學者,字伯淳,號明道,河南洛陽人,少年時曾與胞弟程頤同學於當時名儒周敦頤,理學發明甚多,嘉佑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在教育上,廣收門人弟子,重視品德和氣節的實踐,成為了一代的理學的大宗師;在政治上,他雖然堅決反對王安石新政,但並不贊成黨同伐異,更不贊成舊黨官僚東山再起後,對後王安石的新黨集團貶逐無遺的政策;程顥堅持就是論事,君子群而不黨的儒家理念。
(二)
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宋代理學的主要奠基者,世稱二程,因兄弟長期講學於洛陽,故世稱其學為洛學,二程在哲學上發揮了孟子至周敦頤的心性命理之學,建立了以天理為核心的理學體系,二程在學術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題是「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 他們認為陽陰二氣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創生萬物的材料,從二程開始, 理或天理被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使用,亦即被作為世界的本體,而且人類社會的等級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道德規範,也都是天理在人間社會的具體表現形態, 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二程的人性論祖述思孟學派的性善論,但二程的人性論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深化了,回答了性為什麼至善,為什麼會產生惡的因素等一系列問題,二程認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的區別,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體現,未受任何損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無疵的;後者則氣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氣的侵蝕, 產生弊端,因而具有惡的因素。
二程認為,性的本然狀態,由於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質特徵,惡則表現為人的不合節度的慾望、情感,二程稱之為人欲或私慾,人欲是天理的對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天理盛則人欲滅,人欲盛則天理衰,由此可見宋代理學家所提出的存天理, 滅人欲這一命題,實際上是有其一定的積極意義,不容全盤否定。
(三)
程顥、程頤所創建的天理學說在中國近古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對我國近古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並受到了後世歷代王朝的尊崇, 以致逐步演變成為我國古代社會後期近千年的佔有統治地位的思想, 如宋寧宗嘉定十三年(西元1220年),賜諡程顥為純公,程頤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西元1241年), 又追封程顥為河南伯,程頤為伊陽(或作川)伯,並從祀孔子廟庭。
(四)
元明宗至順元年(西元1330年),又下詔加封程顥為豫國公,程頤為洛國公,明代宗景泰六年(西元1455年),詔令兩程祠以顏子(即顏淵)例修建,規制比於闕里,前後殿廡齋室等房共六十餘間,祭文稱頌兩程闡明正學,興起斯文,本諸先哲,淑我後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進儒為賢,位列孔子及門下、漢唐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賜給兩程祠『學達性天』匾額。程氏兩兄弟將宋代的理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提出了天理的概念,是第一次人類將一個人格或神格的創造物移出世界運作和人類的價值中心,開展了所有事物都有理,都有道的世界觀!世界上舊的宗教理念,以至組織載體,也開始由他們提出的理念開始解體或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