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會故事#016----《人生如鼠》
16. 《人生如鼠》
(一)
李斯(西元前284年-西元前208年),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法學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馬遷著《史記》,將李斯和趙高併寫於《李斯列傳》。
李斯,早年為上蔡郡的小吏,負責掌管文書,後和韓非師從荀子學習國家治理和帝王之術,成為日後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李斯學成後進入秦國,為秦相呂不韋的舍人,呂不韋很賞識李斯,任他做郎官。
後來,李斯勸說秦王政運用策略,結合秦國的法治制度,逐步剿滅六國,被任命為長史。秦王政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命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國名水利專家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希望引導秦國做大型工程,阻礙其軍事擴張,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政所採納,不久官至廷尉。
秦統一天下後,李斯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議定尊秦王政稱號為皇帝。李斯主張郡縣制,反對分封制;又主張焚毀民間所收藏諸子百家之書。李斯還參與了秦朝諸多制度建設,對後世影響深遠。
(二)
在李斯年輕的時候,李斯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李斯在上廁所期間,看到廁所裡的老鼠正吃着糞便,還很害怕人和狗的靠近,每遇人或狗到廁所來,都會趕快逃走;相反他看到倉庫中的老鼠,吃著倉儲的糧食,一隻隻吃得肥肥胖胖,安然於米堆中嬉戲棲息,不用擔心人和狗的威脅。
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李斯認為大部份人聰明才智本來就差不多,無所謂能幹不能幹,富貴與貧賤,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
戰國時期,人人爭名逐利。李斯想幹出一番事業,不甘在上蔡城裡當一名小吏。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郡小吏,到齊國求學,拜當時著名的學者荀子為師。
(三)
荀子的思想強調外在的禮和教化的重要,直接間接催生了法家的產生,他弟子的理論亦越來越接近後來的法家的主張,李斯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李斯學成之後,經過對各國形勢進行分析,決定西行到秦國去。
在臨行之前,李斯向荀子辭行說:「弟子聽說一個人若遇到機會,千萬不要放過。如今秦王想吞併各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布衣出身的遊說之士施展抱負的好時機。我想爭到這個時機,掌握實權。如果因為出身卑賤,而不敢求取功名富貴,那和禽獸有什麼不同?看到現成的肉才想到要吃,不過是空有一副人模皮囊,行屍走肉罷了。因此,弟子認為人世間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卑賤,最大悲哀莫過於貧窮。我長期處於卑下與貧困之中,難道還要裝出一副厭惡功名、與世無爭的模樣嗎?這不是我所願的。」因此,李斯就到西方去遊說秦王了。
其實荀子得知李斯欲赴秦時,便很擔憂這個弟子的命運;李斯只懂得進,不懂得退;只懂得利益,將道德價值放得很後;他也知道李斯因出身,往往將功名利祿視作人生最大的目標;如此極端的功利之心,終將招致不幸。然而李斯去意已決,他亦難以阻止。
果不其然,李斯在始皇之時,雖然非常成功,不擇手段,當了朝廷高層及宰相差不多數十年,風光無限,但是,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身,與趙高陷害秦始皇長子扶蘇,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為皇帝。秦二世二年,被趙高所害,李斯被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四)
李斯到秦國後,先在秦相呂不韋手下任職,後被秦王嬴政命為客卿。他積極為秦滅六國出謀獻策,為秦統一六國作出很大貢獻。李斯位至左丞相,政治生涯達到巔峰。李斯做到了居於「秦倉」,不受外來驚擾,安心享受富貴,可謂得意之極。
惜好景不常,秦始皇去世後,李斯和趙高矯詔立胡亥為皇帝,殺掉了可能威脅其地位的蒙恬和扶蘇,雖保住了居住「倉庫」的權力。但在兩年之後,李斯被趙高以勾結反賊為由,腰斬於咸陽市。
「倉庫」和米猶在,就是老鼠換了另一隻;正所謂「人生如鼠,權力似米」。環境能影響人,是以我們想改變所生存的環境是對的,甚至追求權力也不是過錯;但過度的追求卻不可取。荀子說「物禁大盛」,我們對於事物的追逐需要「有限度」。
一代政治家、權謀家李斯,被自己權力慾迷惑,毫無道德可言,僅僅為了貪圖官位,不斷排除異己,濫用權力和大耍手段陰謀,甚至殺害秦始皇的繼承人,仁
返回文化推廣列表